王玉龄年轻时有多漂亮?这张老照片能说明一切,难怪张灵甫如此倾心。1985年在美国,张道宇和妻子方晓梅为刚出生的儿子张允泽办满月酒时留下了这张合影。画面里,王玉龄抱着小孙子,左右分别是她的母亲和亲家母,儿子儿媳则站在她们后面。
这张照片处处透着温暖的家庭氛围。57岁的王玉龄依然美丽动人,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在她心中,最痛苦的记忆莫过于丈夫张灵甫在战场上牺牲的那一刻。
1947年5月16日,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年仅44岁。当时他的妻子王玉龄正在南京坐月子,刚产下儿子张道宇。国民党当局为稳定军心,刻意隐瞒了张灵甫战死的消息。
一个多月后,张灵甫的随行参谋赶到南京。他刚踏进王玉龄家就扑通跪下。参谋递上张灵甫的遗书时,王玉龄险些昏厥。信中这样写道:
张灵甫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遗书,与敌交锋至弹尽粮绝,为国家和领袖尽忠,对部下百姓尽责。他嘱托善待来京的老父亲,抚养年幼的孩子,并诀别爱妻王玉龄。这封绝笔信写于5月16日孟良崮战役期间。
张灵甫牺牲那年,王玉龄刚满19岁,膝下幼子未满周岁,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面对生活的重担,身边亲友纷纷劝她趁年轻再嫁,毕竟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王玉龄始终不为所动,坚定地回绝了所有劝说的声音。
1948年刚开年,王玉龄就携幼子和年迈的母亲迁居台湾。不久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最终撤守台湾。岛上局势动荡不安,这让王玉龄深刻感受到世态炎凉。虽然她丈夫张灵甫生前身居高位,但能领到的抚恤金少得可怜。
王玉龄曾提到,刚到台湾那会儿日子很苦,每月只能领到少量配给米,连抚恤金都拿不到。面对这种困境,她觉得唯有通过学习才能翻身。后来在姨夫孙立人的支持下,她独自前往美国纽约谋生。
王玉龄选择在纽约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她希望通过刻苦学习改变生活现状,最终以高分顺利毕业。她的计划很明确:先在美国完成学业并定居,之后把母亲和孩子接来团聚。
王玉龄坦言那段日子非常辛苦,她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天没亮就得赶地铁去上班,下班后直奔学校上课,经常熬到凌晨才能睡觉。"她最初在罗斯福医院做了两年会计,后来又跳槽到一家高档酒店工作。
1973年,周恩来总理私下联系王玉龄,请她回国探亲。得知消息时,王玉龄激动得流下眼泪。那年秋天,她经香港回到内地,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多年后王玉龄仍清晰记得当时情景,她说:"周总理特别随和,聊一会儿就让人感觉像认识多年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
周恩来总理特别批准王玉龄享有自由往返大陆的权利,无需向任何部门报备。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时,王玉龄意外收到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的邀请,这份殊荣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她的高度礼遇。
王玉龄后来几乎每年都会回内地走走,她一直盼着能回到故乡安度晚年。这次回来,她走访了不少企业和工厂,感慨道:"多亏了改革开放,国内的经济才能发展得这么迅速。"
王玉龄多次往返大陆后,渐渐有了在上海长住的念头,这座城市承载着她与张灵甫的婚姻记忆。2005年,她带着儿子张道宇正式移居上海,打算在此安度晚年。2021年10月9日,这位老人于上海辞世,终年93岁。